第(1/3)页 年关一近,村里那股子热闹劲儿,便一日紧似一日。 空气里散着腌肉的香、灶火的热,连村头巷村的寒暄,都透着股烟火味。 柳秀莲的肚子日见鼓胀,走起路来像是揣了个瓷罐子。 姜义将家中粗细活计,一股脑全揽了下来。 劈柴、担水,偶尔还粗手粗脚地浆洗衣裳。 不过手脚终归生疏,洗出来的衣裳总比原先多几道褶,少几分干净。 柳秀莲看着不恼,只抿嘴笑,笑得姜义耳朵红了,心里却暖乎。 有时两人并肩晒腌肉,理年货,多是些碎碎念念的年节琐事。 忙里偷闲,姜义便趁她歇息时,把耳朵轻轻贴在那圆滚滚的肚子上,听里头动静。 或是拉着院里那两个闹翻天的小崽子,打闹一阵,笑骂几句。 吵吵闹闹里,也觉着年味儿浓了三分。 只是不知从何时起,姜义慢慢觉出些异样。 打闹间,大儿子姜明扑上来时,竟带着股子压得动人的冲劲儿。 明明只是六七岁的小崽儿,骨头还没长齐,身板也不壮。 可那一下扑得他脚下一个踉跄,险些没站稳。 那劲道沉实得古怪,不像小孩,倒像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。 姜义心里头一动,也说不清是那呼吸法起了作用,还是这小子在后山里,又得了什么际遇。 不过这事看着没什么坏处,筋骨强些,总比瘦弱要强。 姜义不好过问,也不打算细究。 正所谓水自有道,有时山多便作瀑,有时静深便成潭,不如随它流去。 心念不过是一闪,面上仍不动声色,照旧与那俩小子闹成一团。 嬉笑间鸡飞狗跳,倒叫屋外的鸡也不安生,扑棱扑棱地上了树。 …… 这一日,姜义没去坡上巡地,窝在院子里清闲得很。 一手捏着硫,一手搓着炭,膝头放着半张破纸。 塾馆还有两日就放年假,姜义却早早应承下了,要做个响头大的炮仗,保管比村口大牛家的响。 院里火药味渐浓,灶房里也香气正酽。 柳秀莲拎着个勺子,在锅边守着,挺着肚子也不肯歇,偏说这年节的炸货不能假人之手。 油温几成、裹粉厚薄,一点也马虎不得,差一线,酥肉就腻了。 姜义伸过头去想帮一手,被她瞪了回来,说他一双手粗得像锄头,别把年味炸成年灾。 只得讪讪退回去,捻了撮硝粉,继续鼓捣炮仗。 正忙得欢,一阵吵嚷忽地从村头塾馆的方向传来,像是谁家豁出命在喊。 没多会儿,院外就冒出村头牛婶的声音,喘得跟拉风箱似的,话里头带着股子惊慌。 “姜老弟,快些快些!塾馆那儿闯进来头野猪,可了不得啦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