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你这果儿,是从哪儿‘取’的?” 姜明挠了挠脑袋,扭捏一阵,才闷声道: “反正不是偷的抢的,是……是于小东孝敬……送给我的。” “于小东?” “嗯,就是村西头于大爷的那个孙子。他今年才进塾馆,比我小一岁呢。” 说到这儿,那小子挺了挺胸膛,话音也跟着硬了些: “我教了他两招,他就天天摘些果子来给我。正所谓通赢典当,调剂天下,则兼容万物!” 也不知从哪本通志里学来的,读得四平八稳,还挺有板有眼。 姜义脸色难辨,刚想再说点什么。 那小子却早已转身,一溜烟儿窜进了后山。 步子轻巧,影子一闪,便没入那片绿意里。 姜义站在院里,也只得轻轻摇了摇头。 这小崽子,如今仗着一身桩功,早在塾馆里混出了些名头。 教那帮“小弟”两招猫步狗腿,哄回些果子零嘴,倒也不算出奇。 这般作为,虽不上台面,可到底比偷鸡摸狗强些。 姜义心头虽有些无奈,也不好真拦着。 索性不再多想,只将筐子放在脚边,顺势抬眼,朝着后山那头望去。 那片山地,山珍野味少见,却也是草深林密。 越是少人踏足,草木越是疯长,一茬赶一茬地抢光争雨。 姜义也不是没动过念头。 前几月,春雨一过,嫩芽抽条,绿得像抹了油。 姜义在院前踱了几步,寻思着若能割些嫩草回家,喂鸡添食,也能省下几捧细糠。 当日午后就背了筐子,扛了镰刀,照着那条山道走了进去。 依旧是一脚踏进去,便觉眼前树影幢幢,脚下路转峰回,转眼便辨不出东南西北。 在林子里晃了大半日,折腾了两三个时辰,才背着一筐子杂草,跌跌撞撞摸回了山脚。 这一遭,不说别的,光那效率,便已叫他彻底死了心。 可如今眼见那山头,一年比一年绿,草木长得比人还欢。 心里头又开始蠢蠢欲动。 这山林是有些邪门。 可这些年里,也没真听说出过什么祸事。 无非是人进去之后,稀里糊涂地晃悠一圈,绕着绕着又绕出来了。 可要是人不进去呢? 姜义站在院里,望着那绿得发亮的山脚,忽地心头一动。 横竖会绕回山脚,牲口总不讲道理,迷了也不怕。 把那一窝成天叽叽喳喳的母鸡,往林子里一赶,岂不是连草带虫自己寻了去?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