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入夜,饭桌上三菜一汤,油盐清淡,却有股腾腾热气,把这秋夜也熨得服帖。 姜义端着碗,慢条斯理扒了两口饭。 忽地筷子一横,轻轻搁在碗沿上,像是随口一唠,又像早盘算多时: “我在想啊……是不是该在山脚头那边,盖几间房,搬过去住。” 话音刚落,桌边便静了一瞬。 柳秀莲先是一怔,继而眉头轻蹙,放下筷子道: “那边不是气重得紧?怎的忽然想搬过去?” 姜义笑笑,指了指窗外山影,道: “那几株果苗养得还成,得山中灵气,长得快不说,我去那边待一会儿,也觉着身子骨都舒坦些。 “早晚是要住得近些,图个修行方便。” 语气轻淡,听来寻常,实则心里早打好了算盘。 一家三口听得认真,筷子都放下了,围着碗边细声细气盘起账来。 算来算去,银子倒不愁。 先前姜亮中了个一甲,县里赏银下得厚。 清了李郎中的药账,还余下一笔,家用不紧不慢,还能宽绰一阵。 在这山里头,石头木料不值几个钱,斧子一落,就有梁柱。 修几间靠山的屋子,说破天也花不了几个钱。 可真让人犯愁的,不是银子。 是那片山脚种了灵苗,地气太足。 寻常人一踏进去,不多时便觉头昏耳涨,像是掉进水缸里,气儿都喘不匀。 那灵气对修行人是好处,对寻常身子骨,却是十足的折磨。 姜义笑了笑,道:“倒也不急,我慢慢干着,哪天起好了梁、封了瓦,哪天再搬也不迟。” 柳秀莲听了,眉头轻蹙,话里带了几分嗔意:“你一个人张罗哪行?我也去搭把手。” 姜义抬手一拦,语气柔和,却说得不容置疑: “你那身子骨,受不住那里的气。去了也是白遭罪。” 话音刚落,姜明已把碗一推,腰杆挺得笔直: “那我来!我气足,也能干活,挑水、砍木、搬石头都不在话下。” 姜义没等他拍胸脯,便摆了摆手,把人按回座上: “你是念书的,书都念不赢,还想去安房梁?这是大人的事,你安心念你的,莫胡思乱想。” 姜明一听,只好悻悻低头扒饭。 耳朵却还悄悄支着,眼角也忍不住往窗外那片山影瞟了几眼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