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又过了十来日。 两界村那座多年不曾热闹的姜家小院,头一回挑起了灯笼,系了彩绸。 那颜色算不得鲜亮,像是随手从哪家箱底翻出来的旧物,透着股年深日久的淡泊,却到底压不住那从院里院外溢出来的喜气。 日头才将将偏过正午,村口那条青石路上,便多了两道人影。 姜锋依旧是一袭寻常的青布长衫,只是眉眼间,少年人的那份锐气被什么东西给磨平了,化作了些温润的底色。 他身侧携着一位白衣女子,步子不快,一步一步,走得极稳。 那女子,便是新媳妇敖玉,也是当年众人见过的那位小白姑娘。 她不着金玉,不施粉黛,一身素白宫装,裁剪得极合身。 行走间衣袂微飘,仿佛脚下不是青石路,而是清波微漾。 身上有丝极淡的气息,清冽如深潭幽泉,是天生的龙气内蕴,不张扬,却自有法度。 村里人远远瞧着,只觉这新妇好看得紧,像是从哪副年画上走下来的,干净得不沾一丝烟火。 可落在姜义这等人的眼中,便能瞧见她袖中似有云烟流转,步下仿佛暗合潮汐。 进了院,阿爷阿婆早等在了堂前。 柳秀莲握住这孙媳的手,左看右看,那份欢喜从眼底满得快要溢出来,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,只剩下不住地点头。 敖玉性子温婉,瞧不出半分传说中龙女的傲气,一一见过长辈,便依着礼数,分赠见面礼。 她先看向姜钦。 少年郎的筋骨已然长开,眉宇间,隐隐有了磨砺出的凌厉。 敖玉只是浅浅一笑,自袖中抽出一只狭长的黑漆木匣,递了过去。 “此为‘玄鳞铁木矢’,箭杆取的是西海万丈下的沉铁木,箭羽用的是百年玄鳞。往后开弓,或有龙吟之声相合,正可助小叔磨砺心性。” 再转向姜锦,小姑娘正睁着一双好奇的眸子,毫不避讳地打量着她。 袖中又滑出一只青玉色的锦囊,囊口用九颗鸽卵大小的珠子串着,入手温润,隐有凉意。 “这‘青蛟蜕珠’,能辨百草毒性,亦可清明神思。小姑有心行医济世,此物或能用得着。” 姜锦依言将珠囊佩在腰间,只觉一股清凉之气顺着指尖沁入脑海,平日里背得头疼的草药名目,此刻竟是前所未有的分明。 轮到姜曦,她性子爽利,只笑着道了句恭喜。 敖玉却似看透了这位姑姑外冷内热的性子,晓得她飒爽之下另有风情。 便自袖中取出一物,是方迭得极细的薄纱,轻轻一抖,竟有霞光流转,如一片活过来的云彩。 “此乃龙宫织女所纺的‘霓霞鲛绡’,姑姑披上,可随心意变幻颜色,亦能匿踪藏行,权当是个新鲜玩意儿。” 那鲛绡轻若无物,落在姜曦肩头,初时是朝阳般的赤色,衬得她英气勃发。 可她心念微动,想着院中那株老槐,纱上便缓缓流转出几分沉静的青绿,煞是奇妙。 最后,敖玉才走到姜义面前,双手奉上一块非金非石之物。 一半墨黑,一半乳白,浑然天成。 “阿爷,此为‘阴阳双鱼铁’,是西海海底一块奇珍,向阳处温润,背阴处寒凉,恰合阴阳轮转之意。阿爷参悟大道,孙媳也只能以此物,聊表寸心。” 姜义伸手接过,只觉左手温热如骄阳,右手冰凉似寒潭,两股气息在掌心交汇,竟隐隐与他体内的道韵相合。 眼底精光一闪而逝,面上却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,算是收下了这份不轻的礼。 诸事已毕,敖玉方才走到柳秀莲身旁,执起她的手,柔声道: “阿婆,您的礼……略有些不同。” 袖中拈出一颗明珠,龙眼大小,通体剔透,珠心似有云雾缓缓流转。 “此乃‘壬水云魄珠’,是西海万丈之下,一缕壬水精魄凝结而成。” 说着,她引着柳秀莲走到院中水井旁,将那珠子轻轻投入井中。 珠子入水即化,无声无息。 可下一瞬,异变陡生! 那口用了不知多少年的古井,竟发出一声沉闷的嗡鸣,一道清泉倏然逆势而起。 水线晶莹剔透,仿佛有了生命一般,不偏不倚,正落入柳秀莲眉心! 柳秀莲只觉眉心一凉,双目便不由自主地闭上。 恍惚间,似已不在自家小院,而是身处一片浩渺汪洋之中。 识海里水波翻涌,一道青色龙影自万顷浪涛中破水而出,鳞甲森然,龙躯矫健。 龙影绕着她的神魂盘旋三匝,发出一声清越长吟,龙尾轻摆,洒下无数晶莹光点,尽数没入魂海深处。 院中众人只见柳秀莲身子微颤,周身竟笼上了一层极淡的水汽。 鬓角几缕霜白,不知何时已泛出微微青黛,眼角因操劳刻下的细纹,也被那层薄薄的雾意轻轻抹淡了。 再睁眼时,那双眼里已不见丝毫暮气,倒像是久旱的深潭,受了一场晨光里的甘霖,清亮得很。 柳秀莲闭目良久,脸上神情几番起落,似惊似喜,又似在细细咂摸着什么。 敖玉上前一步,柔声问道:“阿婆,如今觉着,可有不同?” 柳秀莲缓缓睁开眼,眼底的清亮更深了些,带着几分不确定,慢慢道: “说不上来……往日里一闭眼,心里头就跟盛了一碗水似的,风一吹就晃荡。如今再看,那水……像是活了。” 她顿了顿,像是在回味那份新鲜感: “底下沉着个东西,看不真切,可只要一想,心口便安稳得很,再大的风也吹不动了。” 第(1/3)页